单细胞m6A测序,仿佛看到新流量密码!

2022年04月12日    作者:admin

近年来,RNA修饰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是目前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,而m6A RNA修饰又是其中最为主流的研究方向。小编凑巧看到了一篇杜克大学Kate Meyer课题组最近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关于单细胞m6A测序的文章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》




素材来源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,Kate Meyer》



“单细胞+m6A”,如果拿这个来做细胞分型岂不是美滋滋(*^_^*),梦回单细胞测序技术刚出现时,CNS上各类牛文研究思路简直一模一样,尤其是发育生物学方面,简直就像换皮游戏。



现有的m6A修饰测序方法大都无法直接在单细胞水平进行。然而,m6A修饰在细胞发育和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又至关重要。由此,作者创新了单细胞m6A测序技术并做了相关探索研究。在说这篇文献之前,我们先聊聊m6A测序的背景故事,介绍一下常用的m6A测序技术。



研究背景



最早出现并且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m6A抗体免疫共沉淀的m6A-seq技术(Dominissini et al., 2012)。方法就是通过oligo dT捕获mRNA,再将RNA片段化,然后使用m6A抗体富集含有m6A的RNA片段,从而进行下一步的RNA建库。这个最早出现方案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:


1)分辨率低,确定m6A修饰的RNA片段大小只能在100nt左右;


2)不能定量,无法准确知晓甲基化序列的具体比例;


3)基于抗体的IP体系所需求的RNA起始量很大。



素材来源《Topology of the human and mouse m6A RNA methylomes revealed by m6A-seq,Dan Dominissini》



大佬Dominissini 2012年的这一篇文章RNA起始量需求大(400µg mRNA or 2.5mg total RNA),大佬肯定也知道这么大的RNA起始量对于很多实验来说是不现实的。因此,Dominissini 很快2013年就出了另一篇文章来改善了起始量(5µg mRNA or 300µg total RNA),这就使得该方法得到了很大范围的应用。



 其实呢,除了Dominissini 2012年5月发表在NATURE上的这篇文章,还有一篇6月份发表在CELL上的文章《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RNA methylation reveals enrichment in 3' UTRs and near stop codons》。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就是今天提到的做单细胞m6A测序的主角Meyer教授本人,这时候他所用的技术在原理上和Dominissini教授的方法本质上差别不大。



但不管怎么说,上述的三篇文章可以说是第⼀次从转录水平,大范围高通量地鉴定了人和小鼠m6A的甲基化水平,这两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m6A抗体特异性结合带有m6A的mRNA片段后进行高通量测序,也是目前m6A测序商业化最成功的技术理论。



上述几篇文章中m6A测序技术都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。因此,近年来一系列富有创造性改善m6A测序技术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,小编收集了现有的大部分m6A修饰测序方法(感谢北大化学系贾桂芳老师的综述文章:“RNA化学修饰m6A的生物功能研究进展”,极大减轻了小编的工作量),这些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思路。



第一种思路



第一种思路还是和最开始的文章一样建立在抗体富集的基础上:





利用抗体富集还想发高分文章那就卷得厉害了,包括像上述最后一篇文章”低起始量的MeRIP-seq”方法也只发表在PLOS Biology上,大家搞出各种花里胡哨的不依赖抗体的m6A测序方法也就不意外了。



第二种思路



第二种思路开始利用m6A的一些基序特征或m6A代谢上的特点:





DART-seq



m6A修饰基序具有很强的保守性:Rm6ACH (R=A/G,H=A/C/U),被修饰的碱基A后面是一个保守的碱基C。那么如果将胞嘧啶脱氨酶(APOBEC1,能进行C→U的转换)招募到m6A修饰的位点,那么APOBEC1将m6A修饰位点后的C变成U碱基,就能得到m6A修饰的具体位点。



但是APOBEC1不具备特异性识别m6A的能力,怎么将其招募到m6A修饰位点的呢?这时候就要用到另一个蛋白YTH家族蛋白(RNA甲基化阅读蛋白,Readers),YTH能特异性识别结合m6A的保守基序。



那么将YTH和APOBEC1组成融合蛋白,是不是就能特异性的将m6A修饰位点后的C→U,从而得到m6A修饰的具体位点呢?这就是DART-seq所使用的策略:将APOBEC1-YTH融合蛋白转入目的细胞,将细胞内m6A后的C→U,之后通过比对基因组信息,得到m6A修饰位点。




素材来源《DART-seq: an antibody-free method for global m6A detection,Kate Meyer》



其实这项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,后面建立在这项技术上的scDART-seq其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:



1)DART-seq依赖于细胞转染效率,需要在细胞体内稳定过表达融合蛋白,样本受限于体外实验,并且不适用于不易或不能进行转染的实验样本;


2)使用YTH结构域的RNA底物中只有60%左右含有m6A,并且不是所有含有m6A的RNA都会被YTH结构域结合;


3)YTH结构域 与m6A结合后形成的空间位阻影响C→U的转化效率。



scDART-seq



scDART-seq是DART-seq的升级版,感觉似乎就是拿过表达APOBEC1-YTH融合蛋白的细胞做了一个单细胞测序,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吧:



1.稳转细胞系与测序


1)为了确定DART-seq是否可以用于定位单个细胞中的m6A位点,作者在经典的HEK293T中创建了稳定表达APOBEC1-YTH的细胞系,同时使用APOBEC1-YTHmut(缺乏m6A结合域)作为对照用于分析脱靶结果。


2)在诱导表达后对大批量细胞进行DART-seq,通过Bullseye(识别C→U)来识别整个转录组的m6A位点;同时通过10×Genomics和Bullseye来识别单细胞中的m6A位点来进行对比。


2.DART-seq和scDART-seq结果比对


1)作者在10352个细胞的3844个RNA分子中发现了16934个高置信度m6A修饰位点,并且重复性良好。这些m6A位点和Bulk的m6A-seq检测结果高度一致,表明scDART-seq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

2)单细胞m6A位点表现出与Bulk水平相似的特征,包括在终止密码子附近和RAC(R=A/G)保守序列中的强富集。



素材来源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,Kate Meyer》



然而,单个RNA被甲基化的细胞比例存在高度异质性:


1)例如TPT1和RPL34均在大多数细胞中呈现高表达,但是TPT1在大多数细胞中被甲基化,而RPL34却很少被甲基化。


2)上述基于10xGenomics的scDART-seq文库也进一步通过SMART-seq2验证。当然作者还做了其他实验来证实scDART-seq的可行性。



素材来源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,Kate Meyer》



3.使用m6A测序结果进行细胞分群


小编终于看到重头戏了:利用scDART-seq分析不同细胞状态的甲基化模式。为了确定mRNA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是否存在差异甲基化,作者对处于G1、S和G2/M中的细胞进行鉴定:



整体上不同细胞周期中m6A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,但一部分转录本表现出与基因表达无关的随细胞周期m6A水平发生变化的现象,比如TET1和TOPBP1在不同细胞周期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,但是随细胞周期的进展在越来越多的细胞中甲基化。



素材来源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,Kate Meyer》



拿到这个结果就可以说点故事了,既然RNA表达量已经无法区分这些细胞了,那么m6A修饰水平上的差异是不是就能掏出来区分细胞亚群了呢?



为了确认这点,作者使用scDART-seq的结果对细胞进行聚类分析:



揭示了两个不同的细胞簇(其实嘛,分群效果并不是很明显),且两个细胞簇差异甲基化位点所在的RNA大多编码参与RNA调控和结合的蛋白,说明编码RNA调节因子的转录本的甲基化可能有助于细胞分型。



素材来源《scDART-seq reveals distinct m6A signatures and mRNA methylation heterogeneity in single cells ,Kate Meyer》



嗯...怎么说呢,小编的确看见能依据m6A甲基化状态来进行细胞分群的文章,但是始终有一种意兴阑珊的感觉,毕竟从scDART-seq的结果看,这个方法到真正具有适用性还有一段距离。希望能早日看到更多的这类文章出来,从而从深处挖掘出细胞发育和分化的生物学奥秘。



在最近的一些m6A-seq方向的文章中,中国学者占比也是极大的,没什么好说的了,加油!